广州市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学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分类栏目:论文汇编 文章上传时间:2004年2月27日


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 2003年11月 ·
--------------------------------------------------------------------

          中学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以读者为本的管理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图书馆      陈雯峭

     随着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其管理也日益规范,与以前封闭式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藏书管理与服务的模式和观念上还有较多的藏书楼时代的痕迹。如今,随着中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学图书馆面向教学、面向学生的要求得到更高的重视,以读者为本的管理已成为管理因素的主角。

1   以书为本的管理服务模式的局限
     重藏轻用是书本位的藏书管理与服务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图书管理的一切技术和工作总是围绕藏书的大而全或完备程度而开展。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藏书的规模和可能产生的查全率,藏书流通的实际结果往往被忽视或置于从属的地位。这可以从这样几个侧面或角度加以描述。
1.1 不适应以读者为本的藏书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漠视读者需求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或凭个人喜好的现象屡见不鲜;为达到一定中学等级评定标准的藏书量而重复采购大量小册书;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毫无价值的所谓旧书修补之中,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1.2 不适应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领导对图书馆的忽视,挫伤压抑了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致使图书馆管理员缺乏工作热忱,加之以书为本的管理,使中学图书馆管理员对教学业务联系的情况比较疏,中学图书馆只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工作人员并不积极配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又造成学校领导不重视的恶性循环。
1.3 不适应当代中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科视野突破了以藏书管理与服务为对象的狭窄范围,大量引进并消化吸收其相关学科的许多理论成果,学科基础开始向以信息和知识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移。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前导和影响下,虽然在很多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还存在一些书本位的作法。但是面向新技术环境和科学理论体系的规范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格局,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中学图书馆相继进行扩建改造或新建新舍,并在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格局上做了有益地探索,为当代中学图书馆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实践机会。
1.4 不适应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趋势
     传统中学图书馆地位的低下,领导的忽视,不以读者为对象,纯粹的“整理好书即可”的观念,致使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学历较低,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全面的业务技能,直接造成服务质量上不了档次;致使对读者态度冷漠,对读者咨询一问三不知,感到厌烦。常常让读者满怀热情而来,失望而归。

2  建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学图书馆已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而是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对学校社会环境,技术背景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的藏书管理和服务机制。“以读者为本”的管理就是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研究读者包括研究读者的知识结构、读者需求的综合性,民族特色服务的有效性等。方便读者就是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更有利于读者,为读者提供各种方便。尊重读者就是尊重读者的意愿和意见。

2.1 建立与师生需求动态平衡的基本藏书体系
       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藏书是因为读者的需要而存在,传统图书馆非常重视藏书的基础作用。然而,许多中学图书馆片面追求达标藏书数额,忽略藏书质量和特色结构,使读者在借阅时感到很大的困惑:很多书是不想看的,而想看的书却没有。在这种书本位的图书馆管理下,图书馆的图书周转率和流通率不断降低,效益低下。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动态平衡藏书体系。
2.1.1 为师生的主要需要而建立一个适度规模的藏书体系。
       根据学校的资金,师生的人数,学校的特色来采购适当的图书(包括电子图书)。在读者范围确定的前提下,图书馆藏书达到一定规模后,数量的增长与图书馆效益的增长不一定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馆藏数量的增加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相比在达到一定比值后会停滞或成反比例关系发展。因此,要研究和重视馆藏的零增长理论的实际应用,努力提高馆藏的内延扩充,即知识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而不是一未追求外延的扩充,即数量规模的增长。
2.1.2注意实物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有机统一。
      图书馆工作应多强调减少拒借率,多方面满足读者借阅需要,而不一定要把服务的知识内容小而全的都收藏到自己的馆舍内,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网络化时代的时空观已完全不同于传统时代,图书馆应加强现代化检索手段和网络化资源的应用。
      将向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工作宗旨,就能够科学合理的转变传统藏书建设观念,建立起动态平衡的符合读者需要的基本藏书组织体系。

2.2 按照不同读者借阅性质组织藏书
     中学图书馆就是以师生为中心展开各项工作,重视读者的借阅行为和借阅习惯的研究,重视读者流的分析和调查,相应地围绕着读者的需要展开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图书馆的藏书和图书馆的服务。对于有特定借阅对象或借阅需求的读者(如,在教学方面有特定需要的师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师生等),和一般性知识学习和文化消遣的读者(如,到图书馆看一下有什么可以借阅的师生),图书馆的藏书组织可以按照其借阅性质分为两大部分,参考性藏书和浏览性藏书。参考性藏书,即“为人找书藏书”,满足前者的需求。这类读者到馆量占到馆读者总数并不算多,但是馆藏服务价值要更大一些。其借阅方式并不重要,但是应该读者提供完善的检索途径,并严谨、科学地组织藏书。而浏览性藏书,即“为人找书藏书”,满足第二类读者的需求。主要采取开架方式,集中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复本。藏书排列的专指度可以宽泛些。当然读者借阅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有时他们对藏书的选择并不能按第一类读者或第二类读者这样简单地划分。但是,图书馆的藏书组织必须是按读者的总体需要而组织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书为本的藏书模式。

2.3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借阅服务
     一些严格而繁琐的规章制度常常让读者感到约束和无所适从,稍有违反还会招致工作人员的冷眼和训斥。当然在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管理的要求下,制订若干制度措施本无可非议,是必须的。但问题焦点是脱离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和核心,缺乏人情化管理和亲情化管理。相当多的制度和措施是从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强度着手,是为了馆藏的表象服务,而非首先为读者着想,必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这有违“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因此,尽量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此外,不要借口保存而拒绝当前读者的借阅要求或降低当前读者借阅的服务质量。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中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2.4 积极为读者提供电子化、网络化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学图书馆也采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除了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处理,为读者借还书,检索图书外,甚至还可以向读者提供阅览电子图书,了解图书馆服务,网上咨询解答等数字图书馆服务。
2.4.1 注重为读者提供快速、方便的检索途径。增加适量用于检索的计算机,提供足够的机读目录检索方式,探索发挥目录检索体系检索功能的有效途径,为本校地域内的读者乃至异地读者认识和查询馆藏提供条件。
2.4.2 加强中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成为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中学图书馆要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在实物馆藏建设的同时,重视网上虚拟馆藏的信息处理和导航作用。加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存储电子出版物。如今电子出版物的产生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必然引起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电子出版物的应用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也使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生了巨大变化,使馆藏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化,图书馆馆藏的信息量也随之显著提高,与此相应的读者信息的获取量也增大了。在提供馆藏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围绕学科、专业和专题研究,开发一批全文特色数据库,供读者使用,图书馆还应依据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广泛搜集开发网络资源,认真加工整理,将其转化为图书馆有用的数据资源提供利用。并使读者在校内,甚至在家中都可以获取信息服务。中学图书馆现正面向多方位,多功能的数字化信息中心转变。

     总之,中学图书馆曾经经历了从闭架借阅到全开架服务的反复论证和实践跨越的过程。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化、网络化图书馆的战略决策时,作为教学的前沿阵地,也应该考虑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采用新的规范、新的模式促进中学教育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勇·传统藏书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反思·http://www.nlc.gov.cn/disk4/xuehui/xsjl-3zy.htm
2. 唐建铭·新形式下如何作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2.1-38
3. 洪亚军·试论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学图书馆通讯》,2002.1-40
4. 刘培敏·以人为本 服务读者·http://bsq.sh.gov.cn/wh/tssjk/lt/tspwg/tspwg9.htm


文章出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编辑:l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