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策略效应

分类栏目:论文汇编 文章上传时间:2004年4月15日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策略效应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金建雯 213003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战略转移,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一切无疑给学校图书馆赋予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交流的枢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如何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现从模糊到清晰、从随意到自觉、从浅层到深层的飞跃与质变,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对此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一直在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基本上处于半封闭、无人管的状态,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信息需求的渠道。具体表现在:
1、 “利用图书馆”意识淡薄化
    一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一味追求分数、升学,使学生陷于“上课—补课—上课”的学习怪圈,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机会。二是图书馆的馆舍简陋和书籍的陈旧,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求知欲。三是图书馆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学生对图书馆知识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图书馆只是一个“借书—还书—看书”的场所,其实内心中对图书馆缺乏真正的了解,也就谈不上利用图书馆来辅助自己学习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图书馆流通率不高,利用意识不强的现象。
2、 图书馆藏书体系的单一化和陈旧化
    在图书馆建设中,藏书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高质量的藏书,就无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服务。长期以来,受经费及管理上的局限性,使得许多小学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处于较为疲软的状态,藏书基本以教育教学辅导书、小说、故事等通俗性读物为主,且复本过多,加上采购渠道不畅通,导致了藏书结构的单一化和陈旧化,不能满足师生的日常阅读需求。
3、 图书管理的分散化及无序化
    图书的分类和著录是图书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图书的查检率、准确率和流通率。由于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教师兼任的,所以缺乏必备的图书馆基本理论知识,在管理上只停留在保管好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没有进行合理的归类和科学的排架,使得整个图书管理呈现于无序化、分散化态势,大大影响了检索效率和利用效果。
4、 管理模式及服务手段的僵硬化和简单化
   第一,由于受理念、情感及专业知识的影响,学校图书馆管理曾一度处于消极服务、被动管理的情形,出现了机械型仓储式管理模式,即“坐等上门、被动提供”,图书管理员如仓库保管员一般,进行“领领用用、借借还还”的简单劳动,至于图书馆里到底有哪些信息资源,则读者一概不知,只能盲目地查找,既费时又耗力,结果往往是白跑了一趟。这种僵硬化的管理模式势必大大削弱了图书馆的功能性、实用性。第二,服务手段过于简单化,仅限于借借还还、阅览的服务,没有真正从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上来研究师生的阅读特点、阅读倾向和阅读规律,单纯地认为图书外借和阅览开放就是图书馆读者服务活动的全部,没有把图书馆工作从创造性工作的角度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创新,从而找准读者所需、所想和所急,进行有效地服务。
二、策略效应
   当今时代是知识和信息都迅猛增加的时代,是网络化的电子时代,各
种文献资源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提炼、研究,并积极采取策略,构建学校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1、 宣传策略
   在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的带动下,对学生信息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利用各种文献,实现自我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流。所以,针对目前学生对图书馆认识不足和利用图书馆意识淡薄的现状,其有效策略为大力加强图书宣传,普及图书馆知识教育。一方面在图书宣传上要力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形式生动有效。可以利用宣传橱窗、板报开辟“图书视角”或“大家谈”读书栏目;利用校园广播推荐优秀图书;阅览室专题图书展览及举办“名著欣赏”、“读书评论”等等都是图书馆主动服务,宣传图书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古今中外的英杰,其成功因素,除具有的先天素质外,无一不是刻苦学习,并善于利用图书馆的结果。可见,向师生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是图书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阅读课(兴趣课)开展图情知识辅导,从对图书馆环境的认识、读书的意义、基本知识介绍及读书方法等由浅入深地进行,并利用校园宣传媒介(如校园网)普及图情知识,从而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获取信息的意识,特别是教育信息摄取的能力。
2、 研究策略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现代信息教育对广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研究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阅读特点,掌握他们的阅读倾向及阅读规律,是图书馆渗透教育教学的重要策略。对此,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形态、认知水平和智慧技能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和对文献的需求特点(见附表),加强服务的针对性,体现出层次性。
类别 
对象 心理特征 非智力因素特点 阅读特点 阅读需求特征
小 学 
低年级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发展---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更富有稳定性;个性发展—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 以培养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主 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好奇心强、富于形象思维能力 丰富的想像力和对未来的幻想,使他们对神话、童话故事书中新颖奇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小学中、 
高年级 培养其学习责任感和学习毅力 三、四年级学生--爱好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喜欢看一些民间故事、儿童文学读物; 
五、六年级学生—除文艺读物外,对科普知识、社会知识都很感兴趣。
    根据小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的差异及阅读需求呈现多类型、多层次的状态,一改过去单一、陈旧化的馆藏格局和无序化管理,优化馆藏结构,实行信息化管理,满足需求层次。即内容上有针对性,建立符合小学生阅读要求的特色馆藏;结构合理,形成学科门类多样、品种丰富、普及与提高兼顾的良性动态结构;复本适度、科学,提供收藏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多类型、少复本的方式。加上计算机一体化的图书管理体系和网络服务,使得馆藏文献的潜在价值逐步向现实价值转换,领略“书尽其用”、“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跟踪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 引导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需要我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就像一泓活水,常流不息。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求知欲比知识更可贵。正如著名文学家萧伯纳说的:“我们要的是孩子追求知识,而不是知识追求孩子。”的确,在图书馆工作中,如何启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是引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关键。首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启发学生的求知欲。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图书馆的室内环境与设施的审美,既要与知识殿堂相称,又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相吻合,创造一个宁静优雅、寓教于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高雅情趣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自我求知欲。其次,开辟“读书活动”乐园,充分调动阅读兴趣,实现其语言和知识的积累。针对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以图书馆为阵地,开辟“读书活动”乐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如寓言、成语、童话讲故事比赛、演讲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征文竞赛、辩论会等读书活动,通过活动,诱之以趣,激发热情,使他们在幽默、诙谐的趣闻轶事中受益,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锻炼才能,形成健康个性的目的,这也是图书馆教育功能之所在。最后,当好学生的知识导航员,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选择信息,即引导小学生学会选择图书。如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文字简单、画面生动的注音读物和连环画,把孩子引向丰富多彩、充满幻想和诗情的世界。高年级学生选书则一要实用,二要立足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一类的书籍。二是接收信息。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根据自己所需,主动去阅读书刊;同时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帮助学生进入知识的宫殿,使智慧的种子萌发。三是理解、分析、整合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和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四是存储信息。在阅读中,应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卡片或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们具备了信息处理能力,犹如在学海中找到了船只,书山中找到了路径,就可以主动摄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在阅读中也得到了提高。
4、开发策略
   以馆育人,以书育人是图书馆工作的最高“境界”。充分挖掘文献信息,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实现读者工作的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蜕变,是现代信息技术下图书馆工作的方向和必然趋势。我认为,开发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图书馆的超市式开架服务。作为“知识集散地”的学校图书馆,是学生索取信息,探求知识的第一“窗口”。知识激增与服务滞后的矛盾,导致图书馆服务手段趋于多元化、多样化,超市式的“三全”服务---全天候、全开架、全方位,正是图书馆主动服务,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它能随时提供文献信息,辅助学习,调动学生博览群书的积极性,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第二,开设阅读指导课。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的开放性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形式。其课型是多种多样的,或自读式或导读式(专题式),其内容涉及文献检索、方法指导、文学欣赏等相关知识指导,使学生从日常博览式无目的阅读逐步转化为有目的、有系统、有重点的阅读,在图书馆尽情体验感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第三,采集信息,开发信息资源。随着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充实了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提高了其信息含量,服务方式也从一般性服务转向高层次服务、提供服务转向发散服务、共享服务。因此,应密切注意教育教学动态,积极采集有效信息,进行提炼、编研,形成二、三次文献和文献数据库,服务于教育教学,以强化图书馆的教育和文献存贮职能。可通过剪报的形式发布信息、可编制信息文摘、索引快捷服务、可配合各种教育专题形成专题报告提供服务、可通过网上信息编辑进行网络服务等深层次信息服务,来满足师生的无限需求。
阅读能给学生以思考,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正是一种创新意识。伴随知识信息的飞速增长,图书管理员不再是保管员,而是信息专家和知识的导航员。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加工的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京山 邢素丽编著.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研究.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研究与读者服务,1998.4
2 周久凤.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1)
3 李 曦. 浅析网络时代中学图书馆前景.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9(5)



刘国钧职教中心版权所有 版主:霍建亭
E-mail:hjttjh@sina.com 2003.8

文章出处:刘国钧职教中心版权所有 版主:霍建亭

编辑:广雅中学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