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

树立“大图书馆”观念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分类栏目:论文汇编 文章上传时间:2004年3月1日


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 2003年11月 ·
---------------------------------------------------------------------

             树立“大图书馆”观念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图书馆    李志强

    一、中学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其中,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受教育者个性健全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活动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图书馆及其各种文献资源是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又说,图书馆及其专用教室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空间,尤其是满足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空间,应积极开发并综合利用课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专用教室、实验室等各类教育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
    2、2003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图书馆规程>> 指出: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和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图书馆要配合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
    因此,在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有着独特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州市教育局督导处蔡婉主任的话或许能给图书馆更大的启发,她说,凡是选修课、第二课堂搞得好的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比较高。华附和省实是其中的佼佼者 (注:引自蔡婉主任在我校教职工业务学习大会上的讲话)。

    三、图书馆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1、树立“大图书馆”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在空间上,图书馆应以方便读者使用为目的,融入学校的生态中,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最大限度地节约读者的时间,充分发挥图书馆特有的“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具体来说,图书馆应包含以下或更多的组成部分:
    (1)、基本馆舍。基本馆舍即传统的图书馆, 包含传统图书馆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完成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2)、专用教室:专用教室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专用教室的建设。如:根据专用教室的功能和特点,有目的地收集、储存文献资料,利用基本馆舍的丰富馆藏,为专用教室提供二次文献。同时,专用教师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也应该成为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的重要阵地。
    (3)、专题资料角:这一部分含阅报栏、图片栏、 专题资料栏及宣传栏等。上述专栏可结合学校的教育生态特点、分布于学校不同的角落,使广大同学能随时随地、极其方便地获取知识和能量。
    2、密切联系教学,全方位支持教育教学活动。
    (1)、丰富资料收集的类型及渠道。图书馆应丰富资料收集的类型,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资料外,应大力收集缩微型、电子型资料;图书馆应大力拓展资料收集来源,努力收集、开发网上信息。网上信息具有时尚、便捷、数字化、零散、共享等特点,图书馆应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加以收集和整理。    
    (2)、图书馆应根据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 建立专题资料库。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导向,建立特色图书馆。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课程结构一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二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及潜在的课程资源,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本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及办学特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开发资料,形成特色馆藏;二是密切联系教学工作,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做好图书流通的统计分析工作,在资料收集工作中避免盲目、雷同、重复,提高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决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图书馆必须在藏书结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调整,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图书馆应密切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系统及专题性资料,为学校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3、图书馆应进一步拓展读者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读者教育,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读者教育内容主要有:图书馆管理知识介绍、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教育、中文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争取把读者教育与培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读者工作既是图书馆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尤其需要重视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谢平海. 谈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创新.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3(9)


 

文章出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编辑:l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