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购买新书实行报批制度。先列出购书清单,经微机查询核准确无该书,或确认需要增加复本,经分管校长审查同意后,委托当地新华书店办理,少量邮购选择正轨出版社或大型书店,先到货后付款,杜绝了非法出版物的流入。
B 严格把好新书入库关。须由经办人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三份,按单据时序入帐,杜绝了帐、物不符和因疏忽造成的漏洞。
C 编目严格按“春晖”软件要求录入。符合国家《文献著录总则》标准,能从题名、作者、书号、主题四个方面查询书目。
D 实行“超市式”全开架借书制度。学生周开放时间达8小时,寒暑假因学生过半为住宿生,假期来校不便,故每10天开放一次。学期生均借书量逐步上升。2000-2001学年第2学期为6.7册,图书出借流通率为10.1%(以学生可借书4.8万册计);2001-2002学年第1学期上升为8.3册,图书出借流通率为21.2 %(以学生可借书4.9万册计)。2001—2002学年第2学期为6.4册,图书出借流通率为15.3%。学期生均借书册数离省一级馆尚有一定距离,原因是太仓城区小,而公共图书馆较为发达,市中心有太仓市设施一流、门类齐全、服务完善的市级图书博览中心,与学校两点往来骑车只须十分钟,许多学生在那里办了全方位服务的“一卡通”,另外,社区图书馆也较为发达,加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有电子图书4万册,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阅览,而且有些班级搞了班级小图书馆,调剂、交换私人藏书,以致来馆借书相应减少。
D 开设书市、新书展览。每学期和新华书店联手举办,书店把新书运到学校,辟出场所,每次至少有半数学生入市,成交金额在3-5千元,图书馆顺便购入一批新书。
E 做好新书介绍,扩大宣传,提高借阅率。我们改变了以往黑板报宣传、张贴书目的简单化做法,变为有选择地重点介绍。自2001年9月起,按要求每学期3期,目前,已编制至12期,每期张贴并下发至教研组和每个班级。
F 为研究性学习开好绿灯,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并开设资料复印服务。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名声远播,在省内外属先行一步。走出课堂,学生花时间最多的是重研究过程中的课题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查阅,因而,广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到离不开图书馆。我们不厌其烦地为其查阅,一时查不到,作好备忘;教师有时电话请求,我们查到后并为其复印好送货上门;对学生的复印,我们酌情收取纸张成本费。
G 开设特色服务,办好馆报“书苑”。我们把读书征文活动与办好具有我馆鲜明特色的馆报结合起来,每月一期,每期8k4页,由开始时手工书写逐步到打字稿排版。文章半数由自己动手撰写,部分为学生获奖稿件,其余属文摘类。下发至全体教师和所有学生管理员以及各班级并要求张贴宣传。现在已出至18期。从2002学年第2学期起,我们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重点读者,要求学生管理员带好头,做桥梁,积极撰写读书文稿,有质有量地完成馆布置的规定篇数,逐步增加“书苑”上学生读者文章的比例,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精心养护“书苑”这朵娇艳小花,把它作为交流工作得失、介绍读书方法、宣传图书情报、指导课外阅读、沟通师生联系的“窗口”,同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馆舍建筑一样,也作为图书馆对外宣传的窗前“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