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就该学会用图书馆
-----------------------------------------------------
我们要去图书馆
四年前,因为同组的一位老师病了,我走进了初一二班的教室代课,头几天都很平常,上了一个星期,同学们来找我了,“老师,我们要去图书馆上语文课。”原来这是这个班语文课的传统,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就让大家去学校图书馆自由阅读,同学们特别欢迎这种做法,大家都盼着这一天呢。
这当然是好事了,我欣然同意。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到了图书馆,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想看的书和杂志,津津有味地读着。我也喜滋滋地看着他们。
看着看着,我发现不少同学只是看娱乐、游戏、武侠、兵器方面的书,更有不少人面对书海无所适从,不知该看什么,也不知该怎么看。这一发现冲淡了刚才的喜悦,原来我们的孩子阅读需求还是浅层次的,他们还不会利用图书馆呀。
我们常讲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中很重要的不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独立解决问题吗?图书馆是巨大的知识宝库,我们为什么不教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独立检索解决疑难或进行研究性学习呢?如果我们学生遇到难题,都会去图书馆查资料,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吗?
我要找有关鲁迅的书
课程进行到《一件小事》了,我想尝试一下让同学自己查资料解读课文,于是我说:“同学们,这课书咱们像大学生、研究生做论文那样,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好吗?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评价鲁迅,怎么评价《一件小事》的,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小论文怎么样?”
也许是“大学生、研究生”这种说法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同学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急急忙忙到了图书馆,可一到图书馆,就又傻了,这么多书怎么找呀?
这时,我开始教大家如何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了。
“这类图书属于文学类,并且专门有一个门类就是鲁迅研究,如果查阅报刊,可以查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或去查阅语文教学类杂志的总目录。”
接着,我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图书馆的检索方法。图书馆书籍检索方式主要有三种:分类检索法、书名检索法、作者检索法。
图书馆的藏书是有分类的,A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B类是哲学,C类是社会科学总论,一直到Z类综合工具书。在研究某一课题时,要清楚在哪一类图书中查。应该注意的是兼类情况,比如园林问题,既可以在建筑类查,也可以在艺术类、旅游类甚至美学类中查。
书名检索法也是书籍检索的重要方法,许多书名中都会透出一定的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字。比如《北京基础教育50年》一书的书名就透出了这是介绍解放五十年以来北京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检索北京基础教育方面的信息,查看这本书就行。现在许多图书馆都有计算机检索系统,敲入关键字就可以根据书名查阅资料了。
作者检索法是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检索的好办法。
另外,图书馆中除了书籍之外,还有大量的报刊杂志,它们的检索与书籍有相通之处,但查阅报刊中的文章,实际上是用书名检索法,要特别注意各个报刊的总目录、专门的报刊资料索引和报刊文摘。
报刊总目录往往是报刊一年文章题目的汇编,题目中的信息(关键字)正是检索的目标。检索报刊时,一定要从题目入手,发现有用信息;报刊资料索引是有关部门专门收集各类材料的参考资料性刊物,要善于利用各类报刊资料,照索引中的提示去收集整理信息;文摘类报刊同前两者相比信息更为翔实,可以通过阅读此类刊物查阅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经过专人整理的,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学会这些检索知识,同学们一进图书馆就对图书馆老师说:“我要找有关鲁迅的书。”他们用一个星期的课外活动时间,查阅了图书馆中所有有关鲁迅和《一件小事》的书刊杂志,多数人写了近三千字的小论文。虽说论文水平没法和大学生比,但他们可是初一学生,这次给他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我知道了许多课外知识
《一件小事》的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我更积极地让同学们进图书馆了。初二学《苏州园林》,预习过程中大家提了很多问题,诸如:“为什么苏州园林没有剪得像宝塔样的树?”“叶老说自己只到过十几处苏州园林,为什么能把苏州园林概括得那么全?”等等。
这些问题凭我的知识水平很难回答,何不也让同学们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呢?
于是,我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去,自己查资料,然后向大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快就有人得出结论了。
“老师,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人讲究人对自然的改造,这些都体现在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上,西方人剪成宝塔样的树,正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改造。而中国人认为这种改造不符合天人合一的精神。”
“老师,我还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是农耕社会,靠天吃饭,这是不是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社会基础呀?”
我惊异了,这可是初二的学生了,能想这么透,仅凭课堂上的讲授,怎么做得到呢?另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
“老师,我发现了,叶老的儿子写过篇文章,他说叶老这是在为一个苏州园林摄影集写序言,他已经看了园林中的许多图片,还参考了著名专家陈从周先生的苏州园林图集,这样他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老师,这次去图书馆,我可知道了不少课本以外的知识。”太好了,这不正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吗?
我们总希望学生们爱读书,我相信多数学生也是热爱读书的,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检索获取知识解决疑难,他们又如何适应终身学习的知识经济时代呢?
好在许多学校和老师已经重视这个问题了。听说昆明的一个小学专门引进了两个图书馆系的大学毕业生,目的就是为了教小学生利用图书馆。北师大二附中在其“九·五”课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中,也把检索能力列为子课题,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说不尽的阿Q
“老师们,欢迎大家来观摩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汇报课——说不尽的阿Q。”
这是北师大二附中高一的学生在汇报自己对阿Q的研究成果呢。
请看他们列的书单吧——《说不尽的阿Q》、《阿Q七十年》、《走下神坛的鲁迅》、《阿Q的价值面面观》、《种族的品性》……我数了数,全班加起来有一百多种。
再看大家的研究题目——《阿Q是农民的典型吗》、《阿Q的服饰特点》、《阿Q与韦小宝之异同》、《精神胜利法在当代的表现》、《精神胜利法与自我保护心理》、《阿Q的语言特点》……加起来也有三十多个了。请看看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吧——“正是经过这千余年的淘汰作用,我们民族从皇帝老子到平民百姓也就渐渐明白逆境中论理知其必不可抵抗,论力知其无法抵抗,惟一方法自然只有尽量的迁就,只有在迁就之中还可以找到一条心安理得的出路。千年来知足常乐的习惯又足以成为一种自然的病态心理,即在现实胜利不得的情况下还可以寻求精神上的胜利。”这是从民族心理研究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精神胜利法与历史上多饥荒迁徙也有关系。美国学者亨丁顿所著《种族的品性》曾论述中华民族之品性之所以存有诸多劣根性,是深受人口过剩、饥荒以及移徙的自然淘汰作用的影响。此外,还深受孔儒文化对国民精神的戕害和禁锢的影响。”这是从历史角度研究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阿Q式精神胜利法又具有他的阶级性的一面,其主要特色是自欺、自解、自嘲、自我麻醉。”这是在分析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整个一堂课听下来,我不得不佩服这些高中学生对问题钻研得透彻,也感受到让高中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就能发挥出事先无法想像的能量来。
互联网可是信息海洋呀
我们学校有网络实验室,中午同学们可以到那去上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了网络室,却发现同学们更多地是在玩游戏、聊天、发电子邮件,我问他们:“你们平时上网就做这个呀?”他们都点点头。我又问:“你们不用它来查阅信息吗?”他们茫然地摇摇头。我说:“如果说图书馆是知识宝库的话,互联网可是信息海洋呀。你们要是不学会利用互联网,那可就让这么大一份资源闲置了。”
正好,作文课要教写时事评论了。当时,恰巧赶上中美就入世问题达成协议,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
我对同学们说:互联网的搜索引擎非常强大,利用搜索引擎,只要敲对关键字,就可以检索到所需的信息。一条信息查阅完毕,同一页面内还会有相关信息或相关站点,浏览器还有前进、后退、记忆、收藏功能,对检索人来说非常方便,同查阅图书馆资料相比,可以省去大量精力。比如写有关中美世贸谈判的时评,就应该收集该事件的相关背景资料报道,也应收集其他人的评论。我用“世贸谈判、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关键字,在新浪网上利用搜索引擎查阅相关资料,材料很快就收集到一起,同学们根据所得材料进行分析,都写成了很有份量、内容充实的时事评论。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许多家长限制孩子上网,其初衷是怕孩子受不良信息干扰,也怕上网过长耽误时间,实际上许多孩子上网也确实没有让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堵是堵不住上网的,应该让互联网为我们服务,因此,无论是从引导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生自学的角度,学会检索互联网都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我们不能要伪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把学生放到图书馆中去或放到互联网前去,就放羊了,就算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这实际上是“伪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在这种“伪自主学习”中失去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能要伪自主学习。
在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检索过程始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四种角色:
一、指点引路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检索的方法,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学生在初次检索时会有两种不好的情形,解决不好会影响检索能力的培养。一是检索来众多的信息后不会筛选、分析,变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检索材料过少,甚至无从下手。前者是路太多,不知怎么走,后者是根本无路可走。对前一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筛选、分析所选材料,去粗取精,集中精力解决特定问题,也就是帮助学生指一个方向;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材料,或指一条路让学生去查阅,也就是为学生开一条路。无论是指方向还是开道路,都是为了学生尽快步入正轨,独立检索解决问题。
二、启发点拨者。面对检索出的材料,学生往往只会罗列而不会分析,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自己的思想水平比学生高这个优势,启发点拨学生向纵深思考分析,启发他向更深层思考。
三、讨论评判者。学生检索到材料加以分析后,需要老师对其成果进行评判和讨论。这是一种学习反馈。同时,学生也需要一个讨论者,这个讨论者应该比他高明一点,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之更深入地思考,不断进步。
四、激励促进者。世界上没有绝对优越的一劳永逸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绝不是学生换一种方式学习,就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自主学习。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学习中打退堂鼓或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在学生遇到波动知难而退时,老师应及时督促鼓励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形成习惯,最终自觉坚持下来。此时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如果没有这一条,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在检索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自学能力都很难培养出来。
面对丰富的知识宝库——图书馆和浩瀚的信息海洋——互联网,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会检索,进而学会治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
摘自 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