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重视为中小学生服务
分类栏目:他山之石 文章上传时间:2003年10月3日
美国图书馆重视为中小学生服务
作者:王京山 安记勇
1 营造读书氛围,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
在美国,无论是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还是中小学图书馆,都很重视对中小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而且,各类图书馆以其较为完善的设备和热情的服务,吸引中小学生的光临,对中小学生以后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国各类图书馆都很重视图书报刊的借阅服务,并注意塑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以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图书馆为例:该馆虽为大学图书馆,却也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而且借阅手续也很简单。中小学生要外借图书,先在书库选好所要的图书,再凭图书馆借书卡办理外借。借书时到外借台,由图书馆员办理借书手续,只需将借书证及书卡号码输入电脑,然后盖章,借十几本书,一般只需二三分钟。图书阅览方面,小读者可在图书馆各厅阅览图书,均无证通行,自由取书阅览。离开时,将书放在阅览桌上即可。还书更简便,只需将图书投入到图书馆前还书窗口,或就近投进图书馆设置在校园或街道的还书柜内就行了。
公共图书馆也很重视为中小学生读者提供服务。以加利福尼亚州雅罗县立图书馆戴维斯图书馆为例,该馆交通便利,环境幽静。图书馆设有少儿书厅,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厅前、右两墙有窗,除自然采光外并辅以日光灯,光线明亮柔和,且空气较好。厅四周都设有一排矮书架,书架上尽是不同年龄的少儿视听书刊。母亲可在此为小孩选书,小孩则可以四处走动,翻看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或跟母亲嘀咕。厅内虽有点不宁静,但也还不嘈杂。母亲在这里选择少儿书刊,选好后便到外借台办理外借手续。图书馆每周还安排2次免费少儿活动。
从总体上看,美国面向中小学生服务的图书馆环境和条件一般较好,对中小学生限制也较少,甚至有的图书馆允许读者可一边吃喝,一边看书。在具体服务方面,中小学生读者可以先查目录,由工作人员取书,也可以自己到书库浏览,很有利于打破中小学生对图书馆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使他们从小树立较强的图书馆意识和信息意识。
2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的借阅书刊服务,美国各图书馆还因地制宜,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图书馆的服务更适合信息时代少年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美国图书馆很注意开展各类活动吸引中小学生读者。讲故事活动在美国很早就是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之一。美国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即已开展讲故事活动。当时的讲故事活动仅局限于学龄儿童。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讲故事活动的对象已经大大扩展。六十年代为配合中小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喜好,更开展了“故事和电影活动”,就是根据电影讲故事,受到中小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美国旧金山市立公共图书馆还开展了“拨电话听故事”活动,中小学生或儿童可以打电话到图书馆,便能听到经过图书馆员选择的故事、儿歌及童谣等录音,而其它图书馆纷纷效仿。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Urbana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部门曾举办了相当成功的讲故事活动——“周五电影”,除讲故事外,还配合利用电影、唱片、示范、音乐及体能活动等,中小学生反应热烈。
有的图书馆还开展“书谈活动”或推荐读物。“书谈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美国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书谈活动”服务,适应中小学生的需要做了一些改变。图书馆员常拜访学校,在教室里为学生们作“推荐读物”或“书谈”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较好地将图书馆服务介绍推荐给中小学生。
今天,中小学生除了阅读印刷形式的资料外,还可以阅读利用各种非印刷形式的文献,目前美国用于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的各种主要媒体除图书外,还有幻灯片、电影、小型电脑、联机检索资料库、光盘、录像机及闭路电视等。中小学图书馆员和儿童图书馆员都很注意利用各种视听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资料向中小学生传播知识信息。中小学图书馆员或儿童图书馆员可以根据参加的学生人数、环境、资料及器材等决定采用阅读书本、播放电影、唱片、录音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服务。比如讲故事活动中,当没有讲故事的人在场时,可以让中小学生从聆听录音中欣赏语言文字。对于视觉有障碍或有特殊需要的中小学生,录音带或唱片便具有特定的效果。
美国的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还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两种以上文献资料或媒体形式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比如讲故事、电影、音乐、舞蹈等结合起来,给中小学生以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一类活动种类繁多,例如:
(1) 纪念安徒生的活动:四月二日为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的诞辰。美国中小学图书馆一般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举办“安徒生生日活动”,陈设丹麦的海报,展示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书,展示安徒生及其故乡的情况,放映有关安徒生的电影等。
(2) 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朗读有关春天的书,放映有关春天植物、花卉盛开的电影,并配以“春天的旋律”的音乐,等等。使孩子们受到春天的感染,萌生新的希望。此外,还有“仲夏夜之梦”等一系列的活动。
3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在美国,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是很高的。无论是大型的国家图书馆,还是中小学图书馆及其他的小型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动化目录、CD-ROM光盘、Internet检索终端、传真机以及电子邮件(E-mail)等。但是图书馆所有先进技术设施,都力图使读者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以使读者快速、方便地获得其所需的知识、文献或图书馆服务。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甚至一些研究图书馆,中小学生也可以而且能够利用它们。它们的自动化系统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使用,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中小学生来说,也不需要多少特别培训。
美国许多中小学图书馆都提供电脑使用的服务,利用情形良好。公共图书馆提供利用电脑的机会,使电脑服务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如芝加哥就曾以公共图书馆为据点,举办“电脑真好玩!”的暑期读书会。在这里,中小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电脑的图书资料,学习使用电脑,成绩突出的还可获得奖品。
美国一般的图书馆都加入了本州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其它各州及世界著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图书馆联机网络,可以几分钟从上述各图书馆查找所需书刊。中小学生读者和其他读者一样,使用光盘、检索文献都是免费的。查找结果可以立刻打印出来。有的图书馆收点纸张费,读者也可以自己带软盘,将检索结果存入软盘。
在一些公共图书馆,都设有查询电脑终端。许多查询电脑都是触摸屏幕式的,没有键盘,界面十分生动、鲜艳、友好,使中小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使用它们来查找自己所要的信息。同样,键盘操作的计算机,其操作也不怎么复杂,旁边还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中小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随时要求服务台工作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般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员都教学龄前儿童练习使用微机。
此外,美国中小学图书馆或儿童图书馆也提供录像放映及闭路电视放映的服务。
4 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
美国各图书馆一般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参与。以美国地方公共图书馆为例,活动内容从写作、税务、集邮到青少年教育、残疾人晚会、学习主持宴会或即席演讲等等。图书馆并非自身有如此多的人力来组织这些活动,而是依靠社会上的热心读者,也包括中小学生读者。图书馆只有一二位图书馆员兼管这方面的组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从事这一组织工作的图书馆员应具备这方面的特长和专门知识,图书情报学院开设的“青少年读者服务”专业课程中有这方面的专门教学内容。
地方公共图书馆也担负一定的社会扫盲工作。图书馆购置成套的扫盲课本及录音带。扫盲的教员来自社会上的志愿人员,特别是有文化的家庭妇女,也有中小学生荣膺此任。图书馆对这些志愿人员作一定的培训使其成为义务教员。图书馆对愿意来学文化的学员,一对一地配备教员,学习时间、内容、进度等由教员与学员自己商定,图书馆开辟若干小房间兼作“教室”。通常每周一二次,每次1小时。在这里,可以与教员商谈学习的内容,例如要求学习写作,或阅读或会话。此外,图书馆也经常回答小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人们一旦尝到这种社会教育的“甜头”,往往对图书馆产生依恋的感情,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美国中学和大学图书馆利用学生帮助工作已相当普遍。学生们操作电脑流通系统办理图书借还手续,管理闭架杂志库等业务工作。每天到图书馆工作的学生由老师安排,有的作为教学活动,有的作为课余活动。这些学生在图书馆的工作算作是勤工俭学,按小时付报酬。 但学生在图书馆工作要通过公开招聘,必须通过面试,才能在图书馆工作。
美国的中学也很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注意让学生得到图书馆方面的知识。各州对中学图书馆员的资格有一定的规定。中学图书馆一般与电教中心在一起,所以许多中学图书馆员也曾在教育学院学过电教方面的专门学位或课程。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等.9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吕本富编著.通向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 郑雪玫.资讯时代的儿童图书馆.台湾学生书局,1987
4 刘继汉.怎样办理中学图书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5 赵世良,贺达主编.图书馆读者工作.学苑出版社,1988
王京山 1995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种。
安记勇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现为北京教育学院图书资料中心馆员。
文章出处:
中小学图书馆之友http://www.slibrary.com/
编辑:
信息开发组
[打印本页]